设计总监
咨询电话:185-1340-7823
营销总监
咨询电话:131-6160-0691
咨询电话:185-1340-7823
咨询电话:131-6160-0691
来源:翰墨策划时间:2025-09-08
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,但总有人能踏出一条生路。8月29日,龙湖集团交出2025年中期成绩单:营收587.5亿元,逆势增长25.4%。更关键的是,这家房企扛住了偿债压力,年内已累计兑付债券本息超100亿元,保持“零违约、零展期”记录。账本上的数字不会说谎,龙湖的这份答卷,藏着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。
债务“瘦身”: 从刹车到换引擎,龙湖的财务清醒 过去几年,房企集体陷入债务泥潭。但龙湖早在2022年就踩下了“刹车”,主动降负债。三年时间,有息负债从2080亿元压降至1698亿元,降幅近400亿。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一场财务“换引擎”的自我革命。 翻开龙湖的偿债时间表:1月兑付39.775亿元,3月25.02亿,5月5.2亿,7月17.66亿……到8月,一笔9.5亿元的债券清偿后,年内偿债总额突破100亿大关。董事会主席陈序平在业绩会上交底:“2025年是债务偿还的最后一个高峰年,之后压力将大幅减轻。”CFO赵轶也给出明确预期:今年压降负债超300亿,未来每年减少100亿,最终将总负债稳定在1000亿左右。 如今,龙湖的财务数据透出底气:净负债率51.2%,融资成本降至3.58%,平均借贷年限拉长到10.95年。对比行业数据显示,74家发布预告的房企中,超六成预计亏损。而龙湖不仅盈利,还能按时还债,靠的是提前布局的财务清醒。
转型“多条腿走路”: 从开发商到“空间运营商” 单纯的房地产开发,早已不是安全的赛道。龙湖的转型早有预谋:商业、长租、物业、代建……多条腿走路,让现金流有了“稳定器”。 上半年,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.7亿,占比总营收22.6%,创历史新高。商业板块是主力军:89座开业商场,租金收入55亿,同比增长4.9%,出租率稳在96.8%。商业总经理包伟透露,上半年商场总营业额超400亿,日均客流330万人次,增长17%。下半年计划新开10个商业项目,未来两年每年保持10个的开业节奏。 长租公寓“冠寓”也在扩张:开业12.7万间,整体出租率95.6%,开业超6个月的项目出租率高达97.2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龙湖已将长租航道升级为资产管理航道,涵盖产业办公、服务式公寓、健康养老等六大业态,业态联动带来协同效应。 物业板块同样稳健:龙湖智创生活收入55.3亿,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,外拓项目占比60%。管理层主动退出限价过低项目,聚焦增值业务,砍掉低效业务线。代建业务更是增长超60%,上半年收入7亿,代建销售额84亿,交付面积超120万平方米。总裁陈序平强调:“龙智造只做一二线城市,坚持轻资产,不参与低价内卷。”
土地投资: 谨慎出手,聚焦核心 行业低迷期,拿地策略决定生死。龙湖的策略很清晰:谨慎出手,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板块。上半年,公司在上海、苏州、重庆等城市精准获取24.9万平方米土地,权益地价15亿,单价约7907元/平方米。地产航道总裁张旭忠表态:“严守投资纪律,在保证财务安全前提下择机出手。” 销售端同样聚焦:上半年合同销售额350.1亿,回款率超。西部、长三角、环渤海贡献超七成,全年可售货值约1600亿,90%位于一二线城市。在土储和销售的平衡中,龙湖的每一步都透着克制与精准。
未来路径: 用经营航道筑护城河 陈序平为龙湖规划了清晰的增长路径:聚焦商业、资产管理、物业、智慧营造四个“经营航道”,通过竞争优势构建护城河。同时,龙湖也在尝试创新业务,将AI技术融入“智创空间,智享服务”的战略升级中。 从财务“瘦身”到业务转型,从谨慎投资到科技赋能,龙湖的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。行业寒冬中,它不再依赖外部融资驱动增长,而是靠经营性现金流压降负债,靠多元化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。这种转变,让龙湖在洗牌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 当然,房地产行业的挑战仍未消散。但龙湖用行动证明:在周期波动中,稳健的财务、多元的业务、克制的投资,才是穿越寒冬的生存法则。这份中期成绩单,不仅是过去的总结,更是未来的底气——当行业春天再来时,龙湖已经准备好。
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,仅作行业分析与解读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 图片来源: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删除